《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2025-04-15
企业从事数字化转型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悖论:追求先进方法和技术的企业,未必能取得成功;取得成功的企业,未必能看到特别先进的技术。要取得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就要避免落入先进而无用的陷阱。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是价值驱动。价值驱动的关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抓住企业外部经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与企业自身的具体业务需求和战略密切结合。本课程讲授的就是相关的逻辑。这样的逻辑帮助学员用简单的技术原理,去做有价值的工作。
讲座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理解企业技术发展的逻辑。企业的创新不同于院校的学术研究,是用简单的原理去做有价值的工作。我们用控制论的思想指导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控制论是上世纪40年代维纳提出来的,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学派。虽然经历了80多年,但维纳的思想愈久弥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控制论思想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控制论思想更加有效地用于企业、社会等大系统。而摩尔定律的延续,又极大提升了计算机决策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思想、工具和方法提升了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经济性,使得许多工作的经济可信性发生了逆转。对企业来说,经济性的提升和改变才是最根本的机会。
第二部分介绍一些常见技术的原理。包括机器决策、认知、建模、根因分析等。在数字化时代,这些能够全面深入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一般认为,这些工作的技术难度很大、对理论和技术技巧的要求很高。但是,如果能够建立起合适的数据条件,人们就可以用简单、普适的方法完成相关的工作,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数字化基础技术的发展、工业软件的日趋成熟,为创造这些条件奠定了基础。对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关键是学会创造相关的条件,从而把困难的技术问题变得简单起来。从本质上说,这就是抓住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机会、用简单的方法去创造价值。
第三部分讨论技术创新的价值创造。技术的价值决定于应用技术的业务场景而非技术本身。企业要善于发现、创造合适的业务场景,才能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去创造价值。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战略和业务的选择,使得数字化技术能够在新的场景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系统层面,创造价值的本质,是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多方协同、资源共享和知识复用,从而带动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创新。在具体工作层面,数字化技术往往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技术层面看,所用的方法往往很简单;但价值的实现过程往往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和工作习惯。这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所在。
本人从事数字化技术研究和开发30多年,并以评委的身份见过数以千计的项目。本人发现,好的项目往往有三个特点:简单的技术原理、周密的业务实现、巧妙的价值模式。人们往往要学会跳出学术、技术之外,才能做用简单的技术原理做成有价值的工作。
本课程半天到4天时间,建议为1~2天时间。最近几年,每年都有百次以上的课程。听众包括:企业家;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政府官员;院校的科技工作者。
相关课程包括:智能制造与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机会与价值;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重构与实施路径、工业智能与工业大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