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另名<中西思维与管理哲学>) 》
《 国学智慧解读~中国传统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 》
《 儒学原理与阳明心学应用 》
《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理论与模式 》
《 知道与得道~中西文化、思维、管理之比较 》
一、《透过曾国藩解中华成功大道》课程简介
(1)课程学术背景:
当代是一个讲求效率、成功、追求以小博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投机侥幸氛围的时代!但当侥幸落空、失败降临之际,不少人将目光投向近代“半个圣人”-晚清中兴大臣曾国藩身上,他是如何凭借自身勇猛精进的修身、踏实真干的行事风格而成就一番事业?同时又如何通过反省与转变自身言行进而规避失败的风险?其成败背后所蕴含的中华大道无疑值得当代中国人学习与借鉴。
本课程结合曾国藩及其时代背景的中国传统儒家、法家、兵家、道家等流派的思想核心内容,深度解析曾氏为人处事行为背后的文化及其信仰基因,并系统梳理出其成功关键核心信念要素,以备今人借鉴。
(2)课程对象:
1. 各级政府机关或事业机构领导干部;
2. 各类企业机构的董事长、CEO、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总监;各职能部门经理、营销经理、销售经理、研发生产经理及采购经理;
(3)讲授形式:系统理论讲述与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通俗易懂且深入浅出。
(5)课程长度:6~12小时。(可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时间调整)
二、《透过曾国藩解中华成功大道》课程纲要
A、曾国藩其人其事
1、曾氏之资质与求学、科举历程;
2、曾氏京城为官的晋升历程;
3、曾氏创建湘军时代背景及历程。
B、曾国藩成功关键要素之文化解析
1、立志:曾氏若不立大志,而后岂成大事哉?
l 思考:人生成败与命运、志向的关系
l 解析(1):中国传统“三命”说
l 对比:中国近代伟人辈出与其“立志”关系
l 解析(2):传统儒家信仰的圣贤与禽兽之别;
l 思考:为何当今才华出众者众而成就杰出者寡?
2、笃诚:人而不诚,无以致远。
l 思考:为何自古至今,人们皆尚诚?
l 案例:曾国藩为何“赤裸裸”写日记?
l 解析(1):《大学》为何强调“诚其意”?
l 解析(2):《中庸》为何强调至诚?
l 解析(3):《孟子》为何强调“反身而诚”?
l 发现:传统国学(儒、道、释)修习心法皆“诚”!
l 实践:透过三个问题现场体验“诚则明”之道;
l 解析(4):《道德经》中老子为何能“不出户,知天下”?
l 发现:儒道认知智慧的“同一”与方法路线图
3、克己:人不自胜,何以胜人?
l 案例:曾国藩若不修身,焉能成圣?
l 解析(1):《论语》中孔子之教人“克己”
l 解析(2):《孟子》如何教人“忍性”?
l 活用:曾国藩为何能“耐烦”?
l 为何昔世有《忍经》之书?
l 思考:我们究竟要克制什么?忍什么?为何要忍?
l 解析(3):《礼记》之“性欲”之辨与克制之道;
l 思考:为何人“学坏容易而学好难”?
4、务实:君子务实,小人务虚
l 案例:同期有43位奉旨办理团练大臣,为何曾氏独成?
l 解析(1):《论语》孔子之教人“重行”;
l 解析(2):从《荀子.劝学》看中华成功大道与务实;
l 解析(3):为何理学宗师《通书》说“君子务实”;
l 案例:曾氏湘军为何只选山区农民而不要城市之人?
l 案例:曾氏如何扎实剿匪?扎实练兵?
l 案例:为何曾氏总是“结硬寨、打呆仗”?
l 解析(3):《孙子兵法》如何教导“步步为营”?
5、义勇:君子义行,必勇哉!
l 案例:同期有43位奉旨办理团练大臣,为何曾氏独成?
l 解析(1):当代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如何塑造中国人行为倾向;
l 解析(2):《论语》中孔子如何教传统中国人“行义”;
l 解析(3):《孟子》如何辨析“义利之行”?
l 案例:为何曾氏会“舍生取义”?
l 案例:曾氏何以得罪京城权贵?
l 案例:曾氏为何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
l 解析(4):现场个案解析与实验体验儒学原理
6、明智:人不自知,何以知人?
l 案例:曾氏为何能大彻大悟?
l 解析(1):为何人常常“困而明”?
l 解析(2):为何人们只有“撞了南墙”才会回头?
l 发现:人性的劣根面是“自陷困境”的导火索;
l 解析(3):道家如何让曾氏清醒;
l 解析(4):道法自然的“反面”何以害人;
7、行道:反者,道之动。
l 案例:曾氏为何能圆融通达?
l 解析(1):天道复,人道反,儒道何以归“一”
l 解析(2):天理何以循环,以至于报应不爽?
l 案例:曾氏一改过往行事作风,为何事事顺遂?
l 解析(3):“满招损、谦受益”的行为逻辑链背后大道
l 解析(4):东汉《反书》背后之道。
l 解析(5):《道德经》中老子为何如此说?
c、曾国藩成败背后之总结:7字诀(志、诚、克、实、勇、明、反)
三、《透过曾国藩解中华成功大道》主讲老师简介
陈东
(男,1970年生,家北京)
传统文化之现代化研究者
中西文化与治理研究者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
专著
2005年出版《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3年出版《儒学原理与学习心法》(四川大学出版社)
一、《中西文化与管理哲学》课程纲要
1、思维与心法:中国管理者如何有效认知?如何有效学习传统文化?
l 思考:为何学“文化”与学“科学”是两码事?!
l 问题:如何真正学好“传统文化”?
l 认知:经验与理性思维、悟道与知道
l 参照系:西方人的逻辑思维与知识的背后
l 定位: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属性与范围
l 举例:从孔子之人性论来揭示传统文化之道
l 心法:《大学》里的学习心法
l 体验心法:现场3个问题的引导与感悟
l 引申:“文化”的应用价值与“道”
l 开悟:孔子、老子、荀子、王阳明都“知道”,究竟如何知?
2、中西主流文化比较与决策选择:中国管理者抉择依据“究竟”是什么?
l 问题1:西方生活方式为何引起广泛争议?
l 问题2:西方普世价值,真的如其所言?
l 思考: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
l 解析(1):西方近代文明、西方传统及其生活方式演变
l 理性认知西方:从希腊到罗马,从神权到人权,从信仰到理性
l 正视:西方近代文明的“自由、自由意志”价值
l 辩证:中世纪传统文明与近代文明在西方社会中的并存
l 解析(2):《易经》、《内经》、《道德经》背后的中华文明本质
l 理性认识自己: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与行为决策之依据
l 思考(1):为何“存在即合理”在中国行不通?
l 发现(1):西学与国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l 思考(2):为何西方不能引领人类的未来?
l 思考(3):为何中华文明能持续生存?
l 发现(2):中华文明的本质与我们的信仰基石
l 发现(3):中华文明的万世不易之道是什么?
l 解析(3):中西不同信仰导向的不同行为及决策模式
l 辩证:中西文明各有优劣,融贯中西,为我所用
l 正视: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孰优?孰劣?
l 对比:西方民主制背后的“公民共识”与传统背后的“天理”
l 印证:中国“一路一带”的全球战略背后的全球文化基因。
l 反思:为何美国不可能像中国如此行事?
3、中西管理哲学思辨与中国传统平天下之道
l 思考(1):中国治理传统中的“尧舜之道”与平天下,究竟是什么?
l 思考(2):西方现代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l 起点与参照系:何谓理性人?西方现代管理学的起点
l 解析(1):人性的复杂性与理性的关系
l 解析(2):人的行为根源要素分析与相互作用
l 管理的本质:从人性和理性看管理本质
l 结论:西方现代管理的理性模式与中国当代的实践
l 正视:中国现代社会深受“理性人(经济人)”影响
l 举例:英国、香港、美国人的“文明”与中国人的“不文明”
l 正视:中国人的“自然”与西方人的“刻意”
l 背景解析:西方理性管理哲学背后的新教传统
l 中国解决之道:中西文化冲突如何解决?天下一道,四海一家!
l 问题1:中西文化区别明显,如何交往呢?
l 问题2: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解决方案时有冲突,是否有“普世的”解决之道呢?
l 正视:中华文明者,天下文明也,天道之谓也。
l 思考(1):要在全球行事、成事,究竟从哪里入手?
l 思考(2):我们一生究竟在“求”什么?
l 思考(3):同为人类,全球有无共同“规律(道)”?
l 解析(1):天下本无事,人生事,奈何?人如何“生”事?
l 引用1:《老子》的“心与气”之道,意味着什么?
l 引用2:《素问》的“病与气”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l 引用3:传统“心与事”的智慧
l 解析(2):中国传统“平天下”的治理之道解构
l 发现1:和谐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l 发现2:治心、治天下,一也。
l 结论:中国主流传统“人、事、心、性”的关系
l 解析(3):“超”文化(人文)者,唯有“天道”也。
l 正视:运用“同类原理”来应对人际交往
二、《中西文化与管理哲学》主讲专家简介
陈东
(男,1970年生,家北京)
中国传统文化之与现代化研究专家
中西方“文化与管理”对比研究专家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
2005年出版《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思维变革》
2023年出版《儒学原理与学习心法》
一、《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
本课程基于当前中国社会多元价值格局背景下,以西方现代价值及管理模式为参照系,系统解构中国主流传统儒家、道家及兼论法家思想之精髓,使学员真正明白“中国人核心信仰及主流价值取向“、“中国社会的情理结构”、“修身之道”以及“王者之治”等治理哲学内容,使每一位组织成员(中国人)真正重建“正确的信仰”基础,真正产生冲刷现世灵魂芜秽的效果,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及组织工作中自觉地“身体力行”,优化人生,提升组织管理效能。
(2)课程对象:
1. 各级政府机关或事业机构领导干部及普通党员、群众;
2. 各类企业机构的董事长、CEO、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总监;各职能部门经理、营销经理、销售经理、研发生产经理及采购经理;
(3)讲授形式:系统理论讲述与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通俗易懂且深入浅出。
(4)课程长度:12~18小时。(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时间安排)
二、《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课程纲要
A、《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考》
1、国学心法:如何把握国学精髓?
l 思考(1):如何学好国学?如何“知道”?
l 思考(2):如何运用国学?如何“行道”?
l 例证解析:从孔子人性论来体悟“道”
l 解析(1):从孔子、曾子、朱子、阳明先生看“学习心法”
l 解析(2):体悟老子、孔子、孟子、曾子、阳明先生之“道”
2、管理决策论:中国人行为决策的“终极依据”究竟是什么?
l 问题1:在当前社会,是坚守中国传统,还是全面西化?
l 问题2:西方现代生活方式为何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
l 问题3: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西方现代价值,谁拥有未来?
l 思想、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解决人际人间的冲突问题?
l 解构(1):西方近代文明、西方传统及其生活方式演变
l 解构(2):《易经》、《内经》、《道德经》背后的中华文明本质
l 理性认识自己: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与治理决策之依据
l 思考(1):为何“存在即合理”在中国行不通?
l 发现:中国人应该拥有文明自信!
l 思考(2):为何西方不能引领人类的未来?
l 思考(3):为何中华文明能持续生存?
l 解构(3):不同信仰取向导向的不同决策模式与辩证
3、管理方法论:中国人必须要掌握的传统“行事智慧”是什么?
l 思考:为何许多“人与事”观点既冲突,又同时存在?
l 思考(1):要在中国处事,究竟从哪里下手?
l 发现(1):理解传统文化,领会“智欲圆”的境界与特征
l 思考(2):我们一生究竟在“求”什么?
l 思考(3):我们最好的“身心状态”是什么?
l 解析(1):《老子》的“心与气”之道,意味着什么?
l 解析(2):《素问》的“病与气”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l 解析(3):传统“心与事”的智慧解构
l 解析(4):传统“平天下”的治理哲学解构
l 思考:治理是治心,还是治行?为何“治人先治心”?
l 结论:传统“人、事、心、性”的关系
B、《中西管理模式与人性要素解析》
1、起点:人性之争鸣
1)思考:不了解人性的基本构成,何以管理?
2)思考: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什么?
2、参照系:西方人性论对当前中国社会之影响
1)西方理性人假设背后的人性实质
2)个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个案之正反背后
3)西方现代管理哲学与“绩效机制”之行为模式
4)西方现代管理模式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何解决之?
3、中国主流传统(儒家)人性论及主流治理哲学之解构
1)个案争鸣:我们究竟是什么?
2)孔子之人性论与人性的改造论:与西方的差异何在?
3)思考:孟子之性善论,您认为人性是善吗?
4)何谓人性(儒家治理模式解构)?
n 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为何?
n 中西方对人性的认知不同与同一性
n 儒家之君子与小人的两套不同行为模式
n 儒家治理模式之一:教化之道
n 个案:把握国情~为何中国必然是也一定是社会主义社会?
5)何谓人欲?
n 人类行为动机与欲望产生之机理
n 系列个案解析:我们要认识自己!
n 当前中国社会人的行为混乱的原因
n 个案1:为何当前社会存在“一夜情、婚外恋”现象?
n 个案2:为何人总会在“权钱、权色”上过不了关?
n 发现1:错误的观念导向堕落的结果
n 发现2:传统君子操守对中国人节操(信仰)的启示
n 从基本原理来印证儒家思想的合理性一面
6)何谓人情?
n 人生无常的本质是什么?
n 中国传统的“通情达理”与“以理化情”的哲学
n 中国人情社会的双层结构模式与管理抉择
n 个案:中国人情社会潜规则,领导干部堕落之深渊
n 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法、理、情的优先级,如何抉择?
7)何以成人?
n 思考:为何性相近,习相远?
n 传统人性结构与中国传统主流人文精神及文化心理倾向
n 个案:当前中国社会里的“人性”谬论及其危害
n 人(君子)的定义与干部修身之道
C、《儒家仁学与环境感化管理之道》
1、儒家最核心思想:“仁”之道
1)思考:儒家如何解决“人情、人欲与理、性”之关系?
2)何谓仁:仁之情、理,何谓?
3)仁者与欲望的哲学关系
4)个案:共产党员如何真正做到“克己奉公”?
5)解构1:儒家之“仁”与天理之关系
6)解构2:仁德背后的共产党员德性修养
2、儒家王道治理精神与现实思考:
1)问题1:硬管理与软管理的区别?
2)问题2:以权压人与以德服人的冲突?
3)思考1:为何党中央要求领导者“以德服人”?
4)解构:历史上的“霸道”与“王道”两种领导行为模式
3、环境管理之道:管理者行为模式及程序要求
1)《论语》中孔子的治理思想与现实文化本质
2)《大学》中的治理思想与现实管理者之不足
3)《荀子》中的治理思想与现实之讽刺
4)个案:如何消除领导干部“帝王”思想?
5)解构1:王道式领导行为程序要求
6)解构2:王道式领导的精神取向与信仰
7)解构3:当前“以德治国”背后的儒家德政思想
4、从《中庸》看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要求
1)作秀的代价:形式主义的流行与组织虚化
2)组织提升离不开管理者的人格同化能力
3)儒家天道与人道背后的本质
4)个案: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背后的本质
5、个案分析:《贞观政要》中的明君行为模式
三、《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主讲专家简介
陈东
(男,1970年生,家居北京)
中国传统文化之“实用化与现代化”研究专家
中西方“文化与管理”对比研究专家
顾客优势商业理论体系发现者
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特聘EMBA课程主讲老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特聘研究生课程主讲老师
华为大学、中兴通讯学院特聘《国学与管理》专家讲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
在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格局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企业管理?如何塑造基业长青、江山稳固的百年名企?如何有效利用现代管理优点的同时还能规避其弊端?如何协调企业开疆裂土的进取与固若金汤的守成关系……毋庸置疑,传承五千年而今日益兴盛的华夏文明蕴藏着解决以上问题的智慧密码!
故本课程以西方现代管理学作为对比参照系,结合现实企业个案,系统解构中国主流传统儒家、道家、法家及王朝兴衰更替史中的治理精髓,使学员在中西对比、古今印证的比较角度来体认中国主流传统价值取向与坚守华夏文明的行为底线,进而掌握中国传统“平天下”的治理之要,并深刻理解“阳儒(外)阴法(内)、王霸兼用”的治理传统及其人性认知之妙,从而融合中西、贯通古今,为我所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企业管理境界与管理效能,优化自身生活品质。
(2)课程对象:各类机构或单位的不同层级管理者。
(3)课程形式:系统理论讲述、典型个案分析、现场实证互动相结合。
(4)课程长度:6~12小时。(可据需要调整)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课程纲要
1、现代思维与传统心法:中国企业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认知?
l 问题:中国人如何有效学习“传统文化”?何以得道?
l 思考:“传统文化”与“科学思维”是两码事!
l 参照系:西方的逻辑思维与现代知识的背后
l 传统文化入门之要:从孔子之人性观开始入手
l 传统心法:儒家经典《大学》里的学习心法
l 体验与实证:现场3问题的引导来实证圣人之道
l 个案解析:如何透过事件表象而得“真相”?
l 开悟:孔子、老子、荀子、王阳明皆“知道”,其方法是什么?
2、企业抉择:中国企业管理者抉择依据“究竟(底线)”是什么?
l 个案:现实生活方式为何引起广泛争议与忧虑?
l 反思: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
l 简略解析(1):西方近代文明、西方传统及其生活方式演变
l 理性认知西方:从希腊到罗马,从神权到人权,从信仰到理性
l 辩证:西方中世纪传统与近代文明在西方社会的并存
l 深度解析(2):《易经》、《内经》、《道德经》背后的中华文明本质
l 理性认识自己: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与行为决策之依据
l 思考(1):为何“存在即合理”在中国行不通?
l 发现(1):西学与国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l 思考(2):为何西方不能引领人类的未来?
l 思考(3):为何中华文明能持续生存?
l 发现(2):中华文明的本质与我们的信仰基石
l 发现(3):中华文明的万世不易之道是什么?
l 比较解析(3):中西不同信仰导向的不同行为及决策模式
l 辩证:中西文明各有优劣,融贯中西,为我所用
3、现代管理哲学与中国传统平天下之道
l 思考(1):中国治理传统中的“平天下”,究竟是什么?
l 思考(2):西方现代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l 起点与参照系:何谓理性人?西方现代管理学的起点
l 解析(1):人性的复杂性与理性的关系
l 解析(2):人的行为根源要素分析与相互作用
l 管理的本质:从人性和理性看管理本质
l 现代管理哲学与“绩效机制”之行为模式
l 传统法家思想与现代管理比较:商鞅变法之秦帝国
l 结论:西方现代管理的理性模式与中国当代的实践
l 正视:中国当代社会深受“理性人(经济人)”影响
l 中国解决之道:传统文化如何解决冲突?
l 正视:中华文明者,天下文明也,天道之谓也。
l 思考:人生行事、成事,究竟从哪里入手?
l 解析(1):天下本无事,人生事,奈何?人如何“生”事?
l 引用1:《老子》的“心与气”之道,意味着什么?
l 引用2:《素问》的“病与气”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l 引用3:传统“心与事”的智慧
l 解析(2):中国传统“平天下”的治理之道解构
l 发现1:和谐与博弈的本质是什么?
l 发现2:治心、治天下,一也。
l 结论:中国主流传统“人、事、心、性”的关系
4、传统治理哲学与主流治理模式解析
l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最终谁赢了?
l 思考:秦帝国以法家胜出,为何却难以持久?
l 汉承秦制、王霸杂用的外儒内法治理传统解析
l 解析(1):传统治理术语背后的人性再剖析
l 解析(2):何谓霸道?
l 从《商君书》、《韩非子》与《慎子》看把霸道之术
l 法家人性与霸术的对应关系解析
l 个案解析:秦王为何要惩罚赞美者?
l 解析(3):何谓王道?
l 儒家王道治理体系解析
l 何谓人情、人欲、天性?
l 人类行为动机、情感、欲望产生之机理
l 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为何?
l 王道之法(1):教化之道与以理服人
l 君子与小人的两套不同行为模式
l 《论语》、《孟子》、《荀子》之中的王道之法
l 王道之法(2):感化之道与以德服人
l 从《论语》《诗经》来看王道环境感化与风化管理
l 从《中庸》《大学》来看管理者王道管理程序与步骤
l 个案解析: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如何从霸道向王道的转化
l 管理思考:如何让下属诚服于上?
l 个案解析:中西合璧,贯通古今,孰不服?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主讲专家简介
陈东
(男,1970年生,家居北京)
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化与实用化”研究专家
中西方“文化与管理”对比研究专家
顾客优势商业理论体系发现者
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中西文化与治理方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兼职教师(文化与商业、管理方向)
国家行政学院 特聘教师(传统文化与决策智慧、领导艺术方向)
专著: 2005年7月出版《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
2023年1月出版《儒学原理与学习心法》
一、《儒家智慧与治理哲学》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之“内圣外王”……
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泰而不骄、义不容辞……坦荡荡也!
小人同而不和、骄而不泰、言行不一、患得患失……长戚戚矣!
为何当今中国社会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正大步回归呢?
儒家作为国教迄今2000多载而不亡,今又复兴之,何也?
企业组织如何从中汲取“基业常青,永葆富贵”之智慧呢?
本课程基于当前中国社会多元价值格局背景下,以西方现代价值为参照系,系统解构中国主流传统儒家思想之精髓,使学员真正明白“中国人核心信仰及主流价值取向“、“中国社会的情理结构”、“君子修身之道”以及“王者之治”等治理哲学内容,使每一位组织成员(中国人)真正重建“正确的信仰”基础,真正产生冲刷现世灵魂芜秽的效果,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及工作中自觉地“身体力行”,引导观念与规范行为,成为一名真正的“顶天立地”的大人,而非小人。
(2)课程对象:
1. 各级政府机关或事业机构领导干部及普通党员、群众;
2. 各类企业机构的董事长、CEO、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总监;各职能部门经理、营销经理、销售经理、研发生产经理及采购经理;
(3)讲授形式:系统理论讲述与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通俗易懂且深入浅出。
(5)课程长度:12~18小时。(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时间安排)
二、《儒家智慧与治理哲学》课程纲要
A、《儒家之终极信仰及其治理框架》
1、治理决策论:中国人行为决策的“终极依据”究竟是什么?
l 问题1:在当前社会,是坚守中国传统,还是全面西化?
l 问题2:西方现代生活方式为何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
l 问题3: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西方现代价值,谁拥有未来?
l 思想、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解决人际人间的冲突问题?
l 解构(1):西方近代文明、西方传统及其生活方式演变
l 理性认知西方:从希腊到罗马,从神权到人权,从信仰到理性
l 解构(2):《易经》、《内经》、《道德经》背后的中华文明本质
l 理性认识自己: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与治理决策之依据
l 思考(1):为何“存在即合理”在中国行不通?
l 发现:中国人应该拥有文明自信!
l 思考(2):为何西方不能引领人类的未来?
l 思考(3):为何中华文明能持续生存?
l 解构(3):不同信仰取向导向的不同决策模式与辩证
2、治理方法论:中国人必须要掌握的传统“行事智慧”是什么?
l 思考:为何许多“人与事”观点既冲突,又同时存在?
l 思考(1):要在中国处事,究竟从哪里下手?
l 发现(1):理解传统文化,领会“智欲圆”的境界与特征
l 思考(2):我们一生究竟在“求”什么?
l 思考(3):我们最好的“身心状态”是什么?
l 解析(1):《老子》的“心与气”之道,意味着什么?
l 解析(2):《素问》的“病与气”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l 解析(3):传统“心与事”的智慧解构
l 解析(4):传统“平天下”的治理哲学解构
l 个案1:理解国情~为何共产党员要进行道德修养?
l 个案2:把握国情~当前腐败堕落背后的现实与历史原因
l 发现(2):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l 发现(3):治心、治天下,一也。
l 思考:治理是治心,还是治行?为何“治人先治心”?
l 结论:传统“人、事、心、性”的关系
3、第一个结论
B、《儒家人性结构、行为模式与修身之道》
1、起点:人性之争鸣
1)思考:不了解人性的基本构成,何以管理?
2)思考: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什么?
2、参照系:西方人性论对当前中国社会之影响
1)西方理性人假设背后的人性实质
2)个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个案之正反背后
3)西方现代管理哲学与“绩效机制”之行为模式
4)西方现代管理模式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何解决之?
3、中国主流传统(儒家)人性论及主流治理哲学之解构
1)个案争鸣:我们究竟是什么?
2)孔子之人性论与人性的改造论:与西方的差异何在?
3)思考:孟子之性善论,您认为人性是善吗?
4)何谓人性(儒家治理模式解构)?
n 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为何?
n 中西方对人性的认知不同与同一性
n 儒
n 儒家治理模式之一:教化之道
n 个案:把握国情~为何中国必然是也一定是社会主义社会?
5)何谓人欲?
n 人类行为动机与欲望产生之机理
n 系列个案解析:我们要认识自己!
n 当前中国社会人的行为混乱的原因
n 个案1:为何当前社会存在“一夜情、婚外恋”现象?
n 个案2:为何人总会在“权钱、权色”上过不了关?
n 发现1:错误的观念导向堕落的结果
n 发现2:传统君子操守对中国人节操(信仰)的启示
n 从基本原理来印证儒家思想的合理性一面
6)何谓人情?
n 人生无常的本质是什么?
n 中国传统的“通情达理”与“以理化情”的哲学
n 中国人情社会的双层结构模式与管理抉择
n 个案:中国人情社会潜规则,领导干部堕落之深渊
n 发现:共产党员的品德为何要超出常人的根本原因!
n 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法、理、情的优先级,如何抉择?
7)何以成人(君子修身之道)?
n 思考:为何性相近,习相远?
n 传统人性结构与中国传统主流人文精神及文化心理倾向
n 个案:当前中国社会里的“人性”谬论及其危害
n 人(君子)的定义与干部修身之道
4、第二个结论
C、《儒家仁学、王道领导模式与德治哲学》
1、儒家最核心思想:“仁”之道
1)思考:儒家如何解决“人情、人欲与理、性”之关系?
2)何谓仁:仁之情、理,何谓?
3)仁者与欲望的哲学关系
4)个案:共产党员如何真正做到“克己奉公”?
5)解构1:儒家之“仁”与天理之关系
6)解构2:仁德背后的共产党员德性修养
2、儒家王道治理精神与现实思考:
1)问题1:硬管理与软管理的区别?
2)问题2:以权压人与以德服人的冲突?
3)思考1:为何党中央要求领导者“以德服人”?
4)解构:历史上的“霸道”与“王道”两种领导行为模式
3、儒家领导者之行为模式及程序要求
1)《论语》中孔子的治理思想与现实文化本质
2)《大学》中的治理思想与现实管理者之不足
3)《荀子》中的治理思想与现实之讽刺
4)个案:如何消除领导干部“帝王”思想?
5)解构1:王道式领导行为程序要求
6)解构2:王道式领导的精神取向与信仰
7)解构3:当前“以德治国”背后的儒家德政思想
4、从《中庸》看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要求
1)作秀的代价:形式主义的流行与组织虚化
2)组织提升离不开管理者的人格同化能力
3)儒家天道与人道背后的本质
4)个案: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背后的本质
5、个案分析:《贞观政要》中的明君行为模式
6、第三个结论
三、《儒家智慧与治理哲学》主讲专家简介
陈东
(男,1970年生,号耳有子)
中国传统文化之“实用化与现代化”研究专家
中西方“文化与管理”对比研究专家
顾客优势商业理论体系发现者
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
兼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EDP中心 特聘教师
专著
2005年7月出版《顾客优势~中国商业思维变革》
2023年1月出版《儒学原理与学习心法》
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化与应用化”研究专家
中西文化与治理比较研究专家
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讲教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兼职教师
国家行政学院 特聘教师
中央网信办培训班 特邀讲师
教学动态:自2005年来,
研究与著作动态:自2009年迄今,
l
1)表格中课程内容皆系
2)为避免引起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