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2-3天)
2025-04-28
一、《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课程简介
(1)课程背景:
本课程基于当前中国社会多元价值格局背景下,以西方现代价值及管理模式为参照系,系统解构中国主流传统儒家、道家及兼论法家思想之精髓,使学员真正明白“中国人核心信仰及主流价值取向“、“中国社会的情理结构”、“修身之道”以及“王者之治”等治理哲学内容,使每一位组织成员(中国人)真正重建“正确的信仰”基础,真正产生冲刷现世灵魂芜秽的效果,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及组织工作中自觉地“身体力行”,优化人生,提升组织管理效能。
(2)课程对象:
1. 各级政府机关或事业机构领导干部及普通党员、群众;
2. 各类企业机构的董事长、CEO、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总监;各职能部门经理、营销经理、销售经理、研发生产经理及采购经理;
(3)讲授形式:系统理论讲述与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通俗易懂且深入浅出。
(4)课程长度:12~18小时。(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时间安排)
二、《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课程纲要
A、《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思考》
1、国学心法:如何把握国学精髓?
l 思考(1):如何学好国学?如何“知道”?
l 思考(2):如何运用国学?如何“行道”?
l 例证解析:从孔子人性论来体悟“道”
l 解析(1):从孔子、曾子、朱子、阳明先生看“学习心法”
l 解析(2):体悟老子、孔子、孟子、曾子、阳明先生之“道”
2、管理决策论:中国人行为决策的“终极依据”究竟是什么?
l 问题1:在当前社会,是坚守中国传统,还是全面西化?
l 问题2:西方现代生活方式为何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
l 问题3: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西方现代价值,谁拥有未来?
l 思想、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解决人际人间的冲突问题?
l 解构(1):西方近代文明、西方传统及其生活方式演变
l 解构(2):《易经》、《内经》、《道德经》背后的中华文明本质
l 理性认识自己: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与治理决策之依据
l 思考(1):为何“存在即合理”在中国行不通?
l 发现:中国人应该拥有文明自信!
l 思考(2):为何西方不能引领人类的未来?
l 思考(3):为何中华文明能持续生存?
l 解构(3):不同信仰取向导向的不同决策模式与辩证
3、管理方法论:中国人必须要掌握的传统“行事智慧”是什么?
l 思考:为何许多“人与事”观点既冲突,又同时存在?
l 思考(1):要在中国处事,究竟从哪里下手?
l 发现(1):理解传统文化,领会“智欲圆”的境界与特征
l 思考(2):我们一生究竟在“求”什么?
l 思考(3):我们最好的“身心状态”是什么?
l 解析(1):《老子》的“心与气”之道,意味着什么?
l 解析(2):《素问》的“病与气”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l 解析(3):传统“心与事”的智慧解构
l 解析(4):传统“平天下”的治理哲学解构
l 思考:治理是治心,还是治行?为何“治人先治心”?
l 结论:传统“人、事、心、性”的关系
B、《中西管理模式与人性要素解析》
1、起点:人性之争鸣
1)思考:不了解人性的基本构成,何以管理?
2)思考: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究竟是什么?
2、参照系:西方人性论对当前中国社会之影响
1)西方理性人假设背后的人性实质
2)个案:中国当前社会现实个案之正反背后
3)西方现代管理哲学与“绩效机制”之行为模式
4)西方现代管理模式带来的现实问题分析,如何解决之?
3、中国主流传统(儒家)人性论及主流治理哲学之解构
1)个案争鸣:我们究竟是什么?
2)孔子之人性论与人性的改造论:与西方的差异何在?
3)思考:孟子之性善论,您认为人性是善吗?
4)何谓人性(儒家治理模式解构)?
n 思考:人之所以为人,为何?
n 中西方对人性的认知不同与同一性
n 儒家之君子与小人的两套不同行为模式
n 儒家治理模式之一:教化之道
n 个案:把握国情~为何中国必然是也一定是社会主义社会?
5)何谓人欲?
n 人类行为动机与欲望产生之机理
n 系列个案解析:我们要认识自己!
n 当前中国社会人的行为混乱的原因
n 个案1:为何当前社会存在“一夜情、婚外恋”现象?
n 个案2:为何人总会在“权钱、权色”上过不了关?
n 发现1:错误的观念导向堕落的结果
n 发现2:传统君子操守对中国人节操(信仰)的启示
n 从基本原理来印证儒家思想的合理性一面
6)何谓人情?
n 人生无常的本质是什么?
n 中国传统的“通情达理”与“以理化情”的哲学
n 中国人情社会的双层结构模式与管理抉择
n 个案:中国人情社会潜规则,领导干部堕落之深渊
n 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法、理、情的优先级,如何抉择?
7)何以成人?
n 思考:为何性相近,习相远?
n 传统人性结构与中国传统主流人文精神及文化心理倾向
n 个案:当前中国社会里的“人性”谬论及其危害
n 人(君子)的定义与干部修身之道
C、《儒家仁学与环境感化管理之道》
1、儒家最核心思想:“仁”之道
1)思考:儒家如何解决“人情、人欲与理、性”之关系?
2)何谓仁:仁之情、理,何谓?
3)仁者与欲望的哲学关系
4)个案:共产党员如何真正做到“克己奉公”?
5)解构1:儒家之“仁”与天理之关系
6)解构2:仁德背后的共产党员德性修养
2、儒家王道治理精神与现实思考:
1)问题1:硬管理与软管理的区别?
2)问题2:以权压人与以德服人的冲突?
3)思考1:为何党中央要求领导者“以德服人”?
4)解构:历史上的“霸道”与“王道”两种领导行为模式
3、环境管理之道:管理者行为模式及程序要求
1)《论语》中孔子的治理思想与现实文化本质
2)《大学》中的治理思想与现实管理者之不足
3)《荀子》中的治理思想与现实之讽刺
4)个案:如何消除领导干部“帝王”思想?
5)解构1:王道式领导行为程序要求
6)解构2:王道式领导的精神取向与信仰
7)解构3:当前“以德治国”背后的儒家德政思想
4、从《中庸》看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要求
1)作秀的代价:形式主义的流行与组织虚化
2)组织提升离不开管理者的人格同化能力
3)儒家天道与人道背后的本质
4)个案:形式主义、面子工程背后的本质
5、个案分析:《贞观政要》中的明君行为模式
三、《国学思维与管理哲学》主讲专家简介
陈东
(男,1970年生,家居北京)
中国传统文化之“实用化与现代化”研究专家
中西方“文化与管理”对比研究专家
顾客优势商业理论体系发现者
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主讲教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特聘EMBA课程主讲老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特聘研究生课程主讲老师
华为大学、中兴通讯学院特聘《国学与管理》专家讲师